本文目錄一覽:
- 1、聯軸器找中心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 2、連軸器對中,上下張口的調整方法是什么?
- 3、如何進行泵和電機聯軸器的找正、對中
- 4、如何進行泵和電機聯軸器的找正,對中
- 5、聯軸器對中都有哪些方法?
- 6、齒式聯軸器詳細資料大全
聯軸器找中心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聯軸器找中心工作應遵守下列規定:
(1)聯軸器兩個法蘭的相對位置應按制造廠的記號對正,如無記號時,可使兩法蘭瓢偏值互補并照顧各螺栓孔互相對準,以減少鉸孔加工量,打上記號作找中心和聯軸器最后對正聯接的依據。
(2)每次測量應在兩個聯軸器各自沿相同的方向旋轉90°或180°后進行;每次盤動轉子后在測量時,兩半聯軸器的測點位置應對準不變,盤動的角度也應準確一致。
(3)端面偏差的測量,必須每次都在互成180°半徑相等的兩個對應點進行,以消除轉子竄動所引起的誤差。 (4)對于只有一個支持軸承的轉子,如使用臨時假瓦找聯軸器中心時,還應注意在測量過程中保持轉子在軸承側油擋洼窩的中心不變。
(5)油擋、汽封與轉子間都應有足夠的間隙,放入轉子時確信轉子未壓在油擋或汽封上。
(6)在進行測量時,兩個轉子之間不允許有剛性連接,各自處于自由狀態。不允許在組裝好聯軸套的情況下,對齒式聯軸器進行找中心工作。
(7)聯軸器的找中心工具應有足夠的剛度,安裝必須牢固可靠。使用百分表進行聯軸器找中心時,表架應裝牢,避免碰動,以保證測量的正確。聯軸器盤動一周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后,圓周方向的百分表讀數應能回到原來的數值。 (8)測量端面間隙時,每次塞入間隙的塞尺不得超過四片,間隙過大時,可使用塊規或精加工的墊片配合塞尺測量。 (9)盤動轉子應按第2.6.5條的有關規定進行。
(10)在聯軸器找中心的同時應保持油擋洼窩和定位轉子軸頸揚度等均在規定范圍之內,臺板應無間隙,墊鐵與臺板、墊鐵與墊鐵之間用0.05mm塞尺塞不進。
(11)聯軸器找中心時,凝汽器是否充水及其充水量應按制造廠規定。
(12)對于三支撐轉子的聯軸器找中心,其聯軸器間所留的下張口值應按制造廠規定,一般為0.15~0.25mm。在聯軸器連接的情況下,有條件時,吊起只有一個支持軸承的轉子的軸承端,取出軸承,裝上專用假瓦和專用的吊假瓦工具,盤動轉子,檢查假瓦處軸頸晃度,一般應不大于0.10mm。 (13)當聯軸器中心與轉子揚度有矛盾時,應以聯軸器中心為準。
連軸器對中,上下張口的調整方法是什么?
軸端距離越大,聯軸節的直徑越小,計算就越準確,當S≥D/2時,單表雙打對中法對張口的敏感性強,對中的精度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
聯軸節直徑比較大,端面跳動顯著,建議用三表法(或雙表法);
聯軸節直徑比較小,端面跳動較小,建議用單表法,單表法適用于長聯軸節(指中間接筒較長)設備對中。
如何進行泵和電機聯軸器的找正、對中
找正、對中的方法:主要靠經驗和眼睛
聯軸器找正對中時,中間的縫隙都是一樣的,上下左右都勻稱;
聯軸器找正對中時,用鋼板尺或鋸片等窄面緊靠兩聯軸器,無論旋轉或上下左右都一樣緊貼。
1)S1=S2,a1=a2 兩半靠背輪端面是處于既平行又同心的準確方位,這時兩軸線有必要坐落一條直線上。
2)S1=S2,a1≠a2 兩半靠背輪端面平行但軸線不同心,這時兩軸線之間有平行的徑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兩半靠背輪端面盡管同心但不平行,兩軸線之間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 兩半靠背輪端面既不同心又不平行,兩軸線之間既有徑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擴展資料:
1、聯軸器是指聯接兩軸或軸與回轉件,在傳遞運動和動力過程中一同回轉,在正常情況下不脫開的一種裝置。有時也作為一種安全裝置用來防止被聯接機件承受過大的載荷,起到過載保護的作用原理。
2、常用的聯軸器大多已標準化或規格化,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正確選擇聯軸器的類型、確定聯軸器的型號及尺寸。必要時可對其易損的薄弱環節進行負荷能力的校核計算;轉速高時還席驗算其外緣的離心力和彈性元件的變形,講行平衡校驗等作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聯軸器
如何進行泵和電機聯軸器的找正,對中
精確的,首先你要有三套百分表+表座
,表架在電機這邊,一塊打徑向(調上下左右的偏差),兩塊打軸向(調上下左右的張口),先調好左右偏差和張口,緊死地腳螺絲(對角緊)在調上下高矮和張口
,電機要是下張口就要減墊
上張口要加
加減多少
要看上下張口的偏差
打比方說(有數字說的明白易懂點)
目前假如是下張口32道,高40道,如果表走的是180°,是要除二的,也就是下張口16道高20道。是要減墊。假如聯軸器直徑是400mm
電機的前地腳到聯軸器是500mm,他們之間的比例是500:400,是1.25倍。假后地角到聯軸器是電機前后兩地腳距離3000mm+聯軸器端面與前地腳距離500mm=3500mm
:聯軸器的直徑400=3500:400=8.75倍
前面
16乘1.25加上電機的高20道=20+20=40道也就是前面減0.4mm。
后面
16乘上8.75加上電機的高20道=140+20=1個6
也就是后面減1.60mm。這是精確的,一般用于2級電機(轉速3000轉,誤差在不除二的范圍內是0.05mm)和4級電機(1500轉誤差不除二是0.10mm)
簡單點的
一塊表打徑向,用塞尺塞張口的偏差
計算和上面一樣的
懶惰的
用眼睛估摸
用鋸條看徑向偏差
用塞尺塞張口
憑眼睛和感覺來計算
你這是小電機
建議用簡單點的
聯軸器對中都有哪些方法?
聯軸器對中不良,將發作振動和噪聲較大、軸承損壞、轉子碰擦、軸密封損壞而走漏、軸曲折等一系列故障,縮短設備的運用壽命,添加修理費用。所以,聯軸器對中是機械設備裝置或部件更換的重要環節。
聯軸器找正時,經過丈量兩半聯軸器的徑向位移和視點位移斷定聯軸器的相對方位。裝置機器時,先把主機中心方位標高調整好并找平后,再進行聯軸器的找正。
經過丈量與分析核算,斷定差錯情況,調整原動機軸中心方位以達到主動軸與從動軸既同心又平行。依據丈量時所用工具不同,聯軸器對中有下面幾種辦法。
1、簡單對中法
用直尺和塞尺丈量兩半聯軸器的徑向位移,用平面規和楔形規丈量兩半聯軸器的軸向位移。丈量在聯軸器的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別離進行。此法雖簡單但精度不高,僅適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低速場合。
2、運用中心卡及塞尺丈量對中
運用中心卡及塞尺丈量兩半聯軸器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的裝置。此法能夠一起丈量聯軸器的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其操作方便、精度較高。但由于聯軸器的結構及尺寸不同,中心卡沒有統一標準,往往由修理裝置人員自行制造,故此丈量辦法工作效率不高。
3、百分表丈量法對中
聯軸器對中丈量時常用百分表丈量法,它是把表架裝在作為基準的半聯軸器上,用百分表丈量聯軸器的徑向位移與軸向位移的差錯值。由于百分表的度數精度為0.01mm,聯軸器對中的丈量精度大大提高。常用的百分表丈量辦法有單表丈量法、雙表丈量法、三表丈量法和五表丈量法。
1)單表對中法
用一塊裝置在表架上的百分表別離丈量兩半聯軸器徑向位移,就能依據百分表上的讀數用圖解法求得調整量。也能夠依據丈量的徑向位移值核算出軸向和徑向的差錯值。
丈量時,表架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并且需求校核其撓度。這種辦法無需丈量軸向位移,消除了軸向竄動對丈量精度的影響,聯軸器端面之間的間隔越長,丈量精度越高。此法適用于長聯軸節的機器對中。
2)雙表對中法
運用磁性表座(或支架)及兩個百分表丈量兩半聯軸器的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與上述用中心卡及塞尺的丈量辦法基本相同,用兩塊百分表替代測點螺釘,其裝置如圖4所示。該法檢測時,能夠一起在某一測點讀取聯軸器的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數值。
主要缺陷是對于有軸向竄動的聯軸器,在盤車時其端面的軸向位移值會產生差錯。因而,這種丈量辦法適用于由滾動軸承支承的轉軸和軸向竄動量比較小、聯軸器端面之間間隔比較短的中、小型機器。為了消除軸向竄動差錯,人們還采用了三表丈量法和五表丈量法進行聯軸器對中。
運用百分表丈量對中,操作者需求對丈量得出的數據進行比較復雜的分析核算,斷定原動機的調整量,技術要求高。表架的制造裝置因機器不同而不同。因而,用百分表對中非常簡單出錯,設備保護人員運用起來比較費事。
4、激光對中儀對中
激光對中儀運用多用途支架將一個低功率激光發射器裝置在機器聯軸器的一側,將一個接收器裝置在聯軸器的另一側,經過兩激光束替代表架和百分表丈量兩半聯軸器徑向位移來斷定不對中情況。核算機運用激光束在傳感器上方位的改變量和從聯軸器中心到接收器的間隔核算出機器對中情況。
旋轉設備的聯軸器對中是機械裝置修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操作中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對中方式。現在激光對中儀克服了聯軸器傳統對中辦法的一些缺陷,在設備裝置修理上的應用已越來越廣泛。
齒式聯軸器詳細資料大全
齒式聯軸器指的是依靠內外輪齒嚙合來傳遞轉矩。由于半聯軸器的外齒齒頂加工成球面(球面中心應位于軸線上),且使嚙合齒間具有較大的齒側間隙,從而使它具有良好的補償兩軸作任何方向位移的能力。如果將外齒輪修形成鼓形齒,則更有利于增大聯軸器的補償綜合位移的能力。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齒式聯軸器 外文名 :gear coupling 名詞屬性 :機械零件 原理 :內外齒嚙合 概述,特點,分類及特點,齒式聯軸器不對中,分類,原因,扭轉振動,檢修方法, 概述 齒式聯軸器是可移式剛性聯軸器中的一種。它是利用內外齒嚙合來實現兩半聯軸器間的扭矩和旋轉運動的傳遞,適用于聯接兩同心軸的傳動軸系,具有一定補償兩軸相對位移的性能。其結構如圖一,它是由內齒圈、齒軸套及端蓋等主要零件組成,一般小尺寸的齒式聯軸器端蓋和內齒圈可組成整體式。 齒式聯軸器由于其結構緊湊、承載能力大、使用速度范圍廣、工作可靠等特點而在冶金、礦山、起重運輸、石油和船舶等各類機械行業得到廣泛套用。 特點 齒式聯軸器徑向尺寸小,承載能力大,長用于低速重載工況條件的軸系傳動,高精度并經動平衡的齒式聯軸器可用于高速傳動,如燃汽輪機的軸系傳動。由于鼓形齒式聯軸器的角向補償大于直齒式聯軸器,國內外均廣泛采用鼓形齒式聯軸器,直齒式聯軸器屬于被淘汰的產品,選用者應盡量不選用。 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齒式聯軸器有一般結構齒式聯軸器,鼓型齒式聯軸器,尼龍齒式聯軸器等。其中,鼓型齒式聯軸器型號眾多,套用廣泛。 分類及特點 齒式聯軸器按其外齒軸套軸向齒形的不同,可分成三種形式,即直齒齒式聯軸器、鼓形齒式聯軸器和特殊鼓形齒式聯軸器。無論那一種,其內齒圈與漸開線直齒內齒輪除在輪齒的頂隙系數選取上有所區別外,其它都一樣。 齒式聯軸器 直齒齒式聯軸器的外齒軸套的軸向齒坯可加工成直線和圓弧形兩種,而分度圓和齒根圓都為直線,這種聯軸器的嚙合形式和漸開線圓柱齒輪內外齒嚙合完全一樣。通過增大內外齒的齒側間隙,來補償兩軸間的相對位移,但補償量有限。 鼓形齒式聯軸器外齒軸套的齒頂加工成圓弧,即齒坯加工成球面,在齒中心平面且與節圓柱面相切的截面內,齒形成鼓形,即所謂的鼓形式聯軸器。其特點是: 1、承載能力高,以彎曲強度計算,在相同條件下,比直齒齒式聯軸器傳遞的扭矩提高15~30%; 2、結構合理,性能可靠,由于齒側呈鼓形,使軸線在一定的角度條件下,其接觸情況得到改善,從而降低了接觸應力,消除了直齒聯軸器齒端部載荷集中,即消除了棱邊擠壓,改善了工作性能。 3、補償性能好,外齒軸套齒形呈鼓形,增大了所聯兩軸允許的相對偏移,其允許的傾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推薦1.5°~2.5°。 齒式聯軸器不對中 分類 聯軸器不對中分為偏角不對中、平行不對中和綜合不對中。偏角不對中是 聯軸器端面存在瓢偏,兩個半聯軸器的軸心線呈一個夾角,在旋轉狀態下產生 激振力而誘發振動回響。平行不對中是兩個半聯軸器的軸心線不在同一條直線 上,而是相互平行保持一段距離,在旋轉狀態下產生振動回響。綜合不對中是 實際旋轉機械中最為常見的不對中現象,它既有偏角不對中,又有平行不對 中,是兩者的綜合。 原因 在制造過程中,由于工藝或測量等原因造成端面與軸心線不垂直或端面螺栓孔的圓心線與軸頸不同心。在安裝過程中,擰緊連線螺栓(齒套螺栓)后使轉軸產生變形,這時軸頸存在較大的晃度。有時也由于聯軸器圓周方向連線螺 栓緊力存在差別,也會引起像聯軸器端面瓢偏一樣的情況。在運行過程中,如 果工況變化劇烈,如帶負荷過程中,當負荷帶到某一數值(即軸系扭矩增加到 一定值)時,聯軸器發生相互錯位,軸系對中狀態發生變化,聯軸器連線的轉子振 動回響會發生突變。軸系扭矩在瞬間發生較大變化,對傳遞扭矩的聯軸器形成 沖擊,使聯軸器相互錯位,軸系對中狀態發生變化。 扭轉振動 齒式聯軸器的扭轉振動進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利用傅立葉級數解法,以間隙、阻尼、激振力為參數,對齒式聯軸器連線軸系的扭轉振動進行了非線性分析;則對齒輪聯軸器連線軸系的軸向振動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并定性地說明產生軸向振動的主要原因,指出軸向振動主要是由于不對中和齒面的摩擦力所引起的,當沒有軸向恢復力或推力軸承時將發生較大的軸向竄動。 齒式聯軸器 振動分析是預測聯軸器不對中的技術之一,它能判斷設備狀態的逐漸變化趨勢,但當判斷一臺設備是否處于不對中狀態時,需要有以往很多數據及事例做參考,還要區別出是軸承、潤滑油、聯軸器,還是連線固定的問題,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紅外照相技術則能在設備狀態不佳時,將軸承、電機殼體、聯軸器等過熱的部位區分開來,并確定聯軸器的對中誤差,再結合以振動分析等其它預測技術,其效果會更好。 文獻則通過對高速回轉的汽輪發電機、送風機進行了試驗,對齒式聯軸器引起的彎曲振動進行了簡要的說明;文獻在不平衡量、潤滑條件、間隙、誤差、負荷等不同的參數條件下對齒式聯軸器連線軸系進行了彎曲振動試驗;另外山內和染谷等人對齒面在干摩擦力作用下對半聯軸器系統的彎曲振動進行了非線性分析,文中指出齒式聯軸器的振動主要與內外齒輪不對中和齒面摩擦有關,在高速回轉的情況下要特別注意齒面的潤滑。 檢修方法 齒式聯軸器的品種有上百種之多,但基本形式就是兩種:1、內齒和外齒結合式;2、端面齒結合式。其他形式都是在這兩種基礎上的變形。內齒外齒結合式的齒式離合器傳遞扭矩比較大,設計時考慮到用戶的不同需求,有意設計成在齒兩邊的軸端的長度不一致,以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安裝方向。所以,并沒有規定哪一端朝哪里。安裝時要注意:1、假如是原來的設備上更換,那么一般要和原來的方向一致,假如是新設計制造的設備,那么要在不與周邊其它零件有干涉的前提下,按內、外齒結合面越多越可靠的原則安裝。 齒式聯軸器檢修時一般按以下方法進行: 1、檢查聯軸器齒面嚙合情況,其接觸面積沿齒高不小于50%,沿齒寬不小于70%,齒面不得有嚴重點蝕、磨損和裂紋。 2、聯軸器外齒圈全圓跳動不大于0.03mm,端面圓跳動不大于0.02mm。 3、若須拆下齒圈時,必須用專用工具,不可敲打,以免使軸彎曲或損傷。當回裝時,應將齒圈加熱到200℃左右再裝到軸上。 外齒圈與軸的過盈量一般為0.01~0.03mm。 4、回裝中間接筒或其它部件時應按原有標記和數據裝配。 5、用力矩扳手均勻地把螺栓擰緊。